基差交易是进口商经常采取的定价和套期保值策略。它是指进口商用期货市场价格来固定现货交易价格,从而将转售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出去的一种套期保值策略。
(一)买方叫价交易
买方叫价交易,是由现货商的买方决定最后成交价格,一般与卖出套期保值配合交易。现货商的卖方,为自己将要卖出的现货做了卖出套期保值,当预测基差变化不利时,进行基差交易加强套期保值的效果,或确保实现套保具的,或取得额外利润。而现货商的买方,为了稳定货源,或避免价格不利走向可能带来的风险,也需要进行基差交易。
具体做法:买卖双方确定基差和该商品某月份合约为计价基础,由买方在一定时期内选定对自已最有利的某天确定最终成交价,达成现货交易,并通知卖方买进该商品的期货合约,结束其卖出套保交易。
(二)卖方叫价交易
卖方叫价交易,是由现货商的卖方决定最后成交价格,一般与买人套期保值配合交易。现货商的买方,为自己将要买人的现货做了买人套期保值,当预测基差变化不利时,进行基差交易加强套期保值的效果,或确保实现套保目的,或取得额外利润。而现货商的卖方,为实现预期利润,或避免价格不利走向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有必要进行基差交易。
具体做法:买卖双方确定基差和该商品某月份合约为计价基础,由卖方在-定时间内选定对自己有利的某一天确定最终成交价,达成现货交易,并通知买方卖出该商品的期货合约,结束其买人套保交易。
(三)双向叫价交易
双向叫价,是基差交易的高层次操作策略。在双向叫价交易中,由于交易者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可以综合运用卖方叫价。交易和买方叫价交易进行基差交易,即不需要再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只要 能确定有利的卖出时基差和买进时基差,那么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都可获得盈利。
基差交易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涉及3种风险:
1、基差风险,未来基差未能按照头寸建立方向运行。
2、保证金风险,国债期货的头寸面临着保证金变化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国债期货和现券可能存在流动性匮乏的状况
基差交易:是指企业按某一期货合约价格加减升贴水方式确立点价方式的同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从而降低套期保值中的基差风险的操作。基差交易是一种将点价交易与套期保值结合在一起的操作方式,但并不是一回事。
点价交易:是指以某月份的期货价格为计价基础,以期货价格加上或减去双方协商同意的升贴水来确定双方买卖现货商品的价格的定价。
点价(Pricing)是现货购销时的一种定价模式,其实跟基差交易是一样的,只是在国内的应用早期没有基差交易要求的那么规范而已。点价也就是确定、落实现货购销价格(spot pricing),是从国外粮商做进出口贸易时引进的一个概念,最开始翻译的时候,把spot(现货)翻译成了“点”,因为spot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斑点。所以有了点价这个说法。
点价交易的意思是,当现货购销双方在确定现货买卖价格的时候,并不是确定一个明确的价格,而是确定一个定价公式,这个公式就是“现货买卖价格 = 期货价格 + 升贴水”。通常在签订买卖合同的时候,先确定升贴水,然后买方可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点价期),根据期货价格的变化来选择价格,比如签订合同一个月后的某天,买方认为当前的期货价格再也跌不下去了,所以就通知卖方,用这个时候的期货价格来计算现货买卖价格,这就是点价的过程。
基差是某一特定商品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差。它的计算方法是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若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基差为负值;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基差为正值。基差的内涵是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间的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所构成的价格差异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基差包含两个成分:“时间和空间”,运输成本反映着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间的时间因素。即两个不同交割月份间的持有成本,它反映着持有成本或储蓄某一商品由某一段时间至另一时间的成本,包括储藏空间,利息与保险费。储藏费用是储存商品所支付的实际支出,它一般随时间与地区而异;利息是储存商品所需的资本成本,利息费用将随利率的上涨而变动;保险费用是为保险储存商品的费用。反映持有成本的那部分基差随时间而变动;时间越长持有成本越大。由于期货契约只有交割性,到期后卖方应将商品给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