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理论(第7版)》是2018年5月0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威廉·R.斯科特(William,R.,Scott)。
威廉·斯科特(William R. Scott),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皇后大学有名会计学教授。196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88年由于在会计思想方面的很好贡献获得加拿大学术会计协会(CAAA)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陈汉文,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人。在靠前很好学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以及靠前《经济研究》等学刊发表多篇论文。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商学院访问学习与研究。
威廉·R.斯科特著的《财务会计理论(第7版)》力图以信息经济学的框架来解释财务会计在现实世界中所碰到的基本矛盾,即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的财务会计不可能既协调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的关系,又保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正是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现实中我们会遇到投资者怎样进行投资组合决策、管理当局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公司或企业为何要进行盈余管理等问题。由此,就需要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委员会,甚至是靠前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存在。此外,这一矛盾也促使各利益集团围绕会计信息的供给展开博弈,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成为一种政治过程。在这一框架内,斯科特教授总结了西方会计理论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实证研究成果。
第1章 绪论
1.1 本书的目的
1.2 一些历史的观点
1.3 2007-2008年股市崩盘
1.4 有效契约
1.5 关于道德行为
1.6 规则导向还是原则导向
1.7 财务会计及报告信息的复杂性
1.8 会计研究的作用
1.9 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性
1.10 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
1.11 管制:对基本问题的回应
1.12 本书的结构
1.13 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关性
第2章 理想环境下的会计
2.1 概述
2.2 确定环境下的现值模式
2.3 不确定环境下的现值模式
2.4 现值会计的实例
2.5 对历史成本会计的修订
2.6 真实净收益并不存在
2.7 有关理想环境下会计的结论
第3章 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3.1 概述
3.2 决策有用观
3.3 单人决策理论
3.4 理性的、规避风险的投资者
3.5 组合多样化的原则
3.6 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发展
3.7 职业会计团体对决策有用观的反应
3.8 决策有用性的结论
第4章 有效证券市场
4.1 概述
4.2 有效证券市场
4.3 有效证券市场对财务报告的意义
4.4 价格的信息含量
4.5 资本成本模型
4.6 信息不对称
4.7 正常运转的证券市场的社会意义
4.8 有效证券市场的结论
第5章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5.1 概述
5.2 研究问题概述
5.3 Ball and Brown的研究
5.4 盈余反应系数
5.5 对“”会计政策的提醒
5.6 其他财务报表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5.7 价值相关性的结论
第6章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6.1 概述
6.2 证券市场是否有效
6.3 有效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
6.4 套利的限制因素
6.5 为总体投资者理性辩护
6.6 对有效证券市场的总结
6.7 有关证券市场有效性和投资者理性的结论
6.8 其他支持计量观的理由
6.9 财务报表信息的低价值相关性
6.10 Ohlson的净剩余理论
6.11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6.12 投资者损失的不对称性
6.13 决策有用性计量观的结论
第7章 计量观的应用
7.1 概述
7.2 现值会计
7.3 长期存在的计量观实例
7.4 金融工具定义
7.5 基本金融工具
7.6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7.7 流动性风险与财务报告质量
7.8 终止确认与合并报表
7.9 衍生金融工具
7.10 金融工具会计的结论
7.11 无形资产会计
7.12 风险报告
7.13 计量观应用的结论
第8章 决策有用性的有效契约法
8.1 概述
8.2 什么是有效契约理论
8.3 有效契约对财务会计信息需求的来源
8.4 有效契约的会计政策
8.5 契约刚性
8.6 雇员股票期权
8.7 雇员股票期权费用化的讨论与总结
8.8 区分契约的有效性与机会主义
8.9 总结债务和受托责任的有效契约
8.10 隐性契约
8.11 有效契约的结论
第9章 冲突分析
9.1 概述
9.2 代理理论
9.3 管理人员的信息优势
9.4 讨论与总结
9.5 在管理人员信息优势的情况下保护债权人利益
9.6 代理理论对会计的意义
9.7 协调有效证券市场理论与经济后果观
9.8 冲突分析的结论
0章 管理人员薪酬
10.1 概述
10.2 激励是必需的
10.3 管理人员薪酬计划
10.4 管理人员薪酬理论
10.5 薪酬的实证研究
10.6 管理人员薪酬策略
10.7 管理人员薪酬的权力理论
10.8 运行良好的管理人才市场的社会意义
10.9 管理人员薪酬的结论
1章 盈余管理
11.1 概述
11.2 盈余管理的模式
11.3 为红利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11.4 盈余管理的其他动因
11.5 盈余管理好的一面
11.6 盈余管理坏的一面
11.7 盈余管理的结论
2章 准则制定:经济问题
12.1 概述
12.2 对经济活动的管制
12.3 描述信息生产的方式
12.4 信息的生产
12.5 信息生产的市场失灵问题
12.6 信息生产的契约性动力
12.7 信息生产的市场动力
12.8 市场动力的详细分析
12.9 优质披露的企业会得到奖励
12.10 分散管制
12.11 需要多少信息才足够
12.12 经济问题准则制定的结论
3章 准则制定:政治问题
13.1 概述
13.2 管制的两种理论
13.3 冲突和妥协:利益集团冲突的一个例子
13.4 信息的利益分配——公平披露的管制
13.5 会计准则制定的标准
13.6 管制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13.7 资本市场的国际一体化
13.8 结论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