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列表 | 专题详情页

首页 指标公式 交流圈子 炒股文章 炒股知识
更多信息,请登录财富池电脑端(www.cfchi.com)

GPSJ

股票书籍

学股票知识看什么书,本专题为大家收集股票的经典书籍合集,欢迎阅读!

与“股票书籍”相关关键词

股票投资高手100招(股票书籍) 股市操练大全(股票书籍) 华尔街操盘手日记(股票书籍) 短线英雄(股票书籍)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股票书籍) 看盘方法与技巧大全(股票书籍) 大投机家(股票书籍) 股市真规则(股票书籍) 短线交易大师(股票书籍) 股市牛熊的秘密(股票书籍)
百科
证券投资经典技术图解(股票书籍)

《证券投资经典技术图解》是2019-06-01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格里沙。

百科
王道:中国商业地产完全解决方案(股票书籍)

《王道中国商业地产完全解决方案》是2008年7月1日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玮、徐永梅。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套丛书,对商业地产开发的全程操作流程标准化进行一些探索,并特别对商业经营管理和物业管理予以关注,为商业地产找到真正的成功之匙。

百科
互联网反垄断的难题及其解决(股票书籍)

《互联网反垄断的难题及其解决》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图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百科
资本圈·大家族(股票书籍)

《资本圈·大家族》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新财富杂志社。

百科
张江模式(股票书籍)

本书以上市公司及市级智库的角度,全方面解读张江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经验和教训,同时为下一阶段如何引领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如何看待张江模式,如何发挥张江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创新驱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必要进行研究探索,旨在研究总结张江模式内涵与特点,及对张江进一步带动全市和长三角创新转型提出建议。

百科
抓住买卖点的炒股赚钱秘诀(股票书籍)

本书以深入性和实战性为主要特色,配以图文穿插排版,合理搭配,语言通俗易懂,结合各种不同案例讲解庄家坐庄的过程,基于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介绍了散户战胜庄家的方法,本书还特别强调了在新的股指期货背景下散户应该树立起的新思维。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认清庄家、在盘面胜庄、在选股中胜庄、利用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MACD、KDJ和K线)胜庄、趋势分析胜庄、用成交量胜庄、解套胜庄、识破陷阱才能完美胜庄、多空转换的新思维胜庄等。通过学习本书,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整、全面地认识庄家、战胜庄家,以避免在股市中误入歧途,被庄家“痛宰”的现象发生。本书适用于准备将入股市或刚入股市不久的新股民与股票投资爱好者,同时也适用于有一定炒股经验的散户投资者。

百科
抓住买卖点的炒股赚钱秘诀(股票书籍)

本书以深入性和实战性为主要特色,配以图文穿插排版,合理搭配,语言通俗易懂,结合各种不同案例讲解庄家坐庄的过程,基于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介绍了散户战胜庄家的方法,本书还特别强调了在新的股指期货背景下散户应该树立起的新思维。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认清庄家、在盘面胜庄、在选股中胜庄、利用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MACD、KDJ和K线)胜庄、趋势分析胜庄、用成交量胜庄、解套胜庄、识破陷阱才能完美胜庄、多空转换的新思维胜庄等。通过学习本书,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整、全面地认识庄家、战胜庄家,以避免在股市中误入歧途,被庄家“痛宰”的现象发生。本书适用于准备将入股市或刚入股市不久的新股民与股票投资爱好者,同时也适用于有一定炒股经验的散户投资者。

百科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的视角(股票书籍)

本书运用多种方法测度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及沟通对我国股票、债券、汇率、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各金融子市场均有着程度不同的溢出效应,该溢出效应随着市场环境和中美政策、经济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书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在于既从宏观金融市场指标的角度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也从信号传递的角度考察了美联储政策沟通对中国汇率水平和波动的影响,为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此外,本书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局势,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提前化解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及其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与风险。

百科
散户狼道(股票书籍)

《散户狼道》是2008年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潇。

百科
中国吸收外资的功能转换与政策选择(股票书籍)

《中国吸收外资的功能转换与政策选择》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三十年多来,外资弥补资金缺口功能、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技术外溢效应都表现出动态变化特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一个既缺资金又缺外汇的典型“双缺口”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外资具有弥补资金缺口的功能。但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资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已经消失,外资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弥补资金缺口。20世纪80年代,外资的规模较小,外资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有限。进入90年代后,外商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到21世纪初以后,外资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对1999-2011年的FDI技术外溢效应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后发现,1999-2006年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明显,2007-2011年FDI没有技术外溢效应,我国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未能持续,存在阶段性变化。第二,中国吸收外资已进入转型期。经过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吸收外资的条件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市场准人壁垒大幅减少,正在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原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优势生产成本正在上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也表现出独资化、本土化、并购增多、服务业份额扩大等趋势。这些变化和趋势必将对中国下一阶段吸收外资产生重大影响,并构成中国吸收外资进入转型期的标志。第三,吸收外资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型期中国吸收吸收外资的功能目标。FDI的功能是随着东道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国经济发展阶段从吸收能力、需求结构及与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协调性等几个方面,影响发展中国家从FDI中获取利益的程度。现阶段,中国总体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既希望仍处于劣势的领域通过FDI的溢出效应提高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的能力,又希望能在产业升级方面通过FDI产生带动效应,以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期待吸收外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转型期外资政策应转向“国民待遇”。外资优惠政策在改善投资环境起到吸引外资作用的同时有其局限性。中国对外商的“超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都需要适时向“国民待遇”转化。外资政策转向国民待遇的路径应是逐步实现的,不宜一步到位,更不能取消所有的优惠政策,应保留甚至扩大产业例外和区域例外。